您好,欢迎来到人力资源职业技能人才协会     
logo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基础学科人才

发布时间:2022-07-22 11:35 来源:本站 作者:超级管理员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强调“要把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放在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持培养上”。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系列举措和要求是对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为新时期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基础学科人才指明了努力方向。

  科学确定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模。基础学科人才毕业后,部分进入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大部分进入各行各业创新人才队伍,都是国家急需的优秀人才。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十三五”期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约110万人,其中理工科博士占79%、硕士占57%,这是培养造就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科技企业家、创新管理者等各类优秀人才的基础。高校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引进的“主力军”。2020年,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523.45万人年,研究人员占比20%(其中基础研究人员占比8.15%);研发经费支出2.44万亿元,研究经费占比17.3%(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占比6.0%、应用研究经费占比11.3%)。与主要科技强国研究人员占比平均约40%、研究经费占比平均约40%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通过“211”“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为人才自主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增强国家创新发展动力和潜力,要切实加大研究投入和教育投入力度,增加高质量人才供给,重点加强高层次基础学科人才和急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厚实创新发展的人才根基。

  优化基础研究人才和创新人才结构布局。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第12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据欧洲工商管理学院2021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名,前20名的国家全是发达国家,中国排名第37位,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基础研究人才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据科睿唯安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球6602人次入选,中国内地935人次,占比14.2%,远高于2018年的7.9%,四年来接近翻一番,已占美国35.7%。据全球学者库网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中国内地11642人入选,仅次于美国38449人,已占美国30.3%。据2021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共计4701人上榜,覆盖10个学科中的84门一级学科。说明我国顶尖基础研究人才结构正在优化,但在最顶尖的诺贝尔科学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国际科技大奖上差距较大。创新人才方面,中国理工科博士毕业生数量居世界首位,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据2020年全球AI人才报告,全球47.8万,美国、印度排名前两位,分别占39.3%、18.0%,中国2.2万,占4.6%,排名第4,差距明显。未来要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大全球引才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优化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队伍。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未来要在人才识别、选拔、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支持、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既要培养引进好人才,更要用好人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打好基础、储备长远,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人才深怀爱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发挥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作用,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优化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遴选机制,大幅提升优秀青年人才担纲领衔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的比例,在攻坚克难的创新实践中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调动好高校和企业推进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努力打造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依托中心城市形成引才聚才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


主办单位:人力资源职业技能人才协会   指导文件:人社部发〔2020〕104号

  地址:香港新界葵青區葵涌葵樂街2-28號裕林工業中心  邮箱:hrrcxh@163.com

免责声明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