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期待|以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培养乡村专业服务人才
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大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探索实施“乡村CEO”等人才计划,壮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乡村专业服务人才,更好担起乡村振兴使命。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职业教育的类型特性决定了其和乡村振兴是互融互促的有机关系,应主动作为,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培养乡村专业服务人才,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立足专业设置应用性、培养模式创新性、培育对象精准性,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会服务的“三农”工作队伍,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坚持办“服务型”职业教育目标。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教育要在宏观层面体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特色,在中观层面找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在微观层面找到专业内涵建设与教学模式的结合点。坚持办“服务型”职业教育,要为壮大乡村产业提供服务,助力培育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现代农业产业提供支持;要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加强对农民的文化供给,推动乡村文化发展;要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提供服务,重点关注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农业企业负责人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养其参与意识和合作服务精神,发挥乡村精英人才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机制保障专业与产业双向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核心在于培养机制。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乡村产业,建立帮扶合作的长效机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乡村产业规划设置农业农村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社区管理、乡村旅游服务等专业。要结合乡村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建立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机制。增设与农村金融、乡村电商、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农村康养旅游等新业态相关的专业课程,增设农村社区治理等相关基础理论课程,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保障人才培养紧跟产业发展,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双向赋能。打造高职院校、园区和企业共建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建设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服务产业学院,建设与产业链匹配的乡村产学研示范基地、乡村创新创业基地等实践平台,加强职业院校与乡村特色产业的紧密对接,促进双方在乡村振兴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农业技术推广、特色农产品品牌塑造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分类培养“三农”职业化服务人才。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立足于为农村培养服务型人才的目标,分类培养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乡村产业经营管理、乡村科技技术服务、乡村生态环境管理类人才。要坚持以需求侧为导向,主动服务“三农”发展,以适应乡村振兴服务需求的大学生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乡村发展管理和规划人才培训三大任务为牵引,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服务相结合,培养具备“三农”服务意识、科技创新精神、公共责任意识,能适应乡村社会发展要求的“三农”科技与管理服务人才。
育训并举创新联动培养模式。构建乡村振兴“校地共同体”,围绕乡村振兴新业态、新职业,建立传统课堂、云课堂、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开放式课堂体系,推行“课程、课堂、基地、产业”多方联动培养模式。一是坚持产教融合,建设乡村振兴人才蓄力池。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乡村旅游、文化、酒店、工厂等产业和企业的合作,采取校企“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授课、双方分享生产成果”的模式培养专业服务人才,立足市场营销、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特色民宿等新兴产业,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锻炼平台。注重探索“理实一体”职业体验等教学模式,实施职业院校师生乡村社会实践计划,开展乡村志愿者服务活动。二是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深化落实育训结合,通过订单、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带头人和各类技术管理人才。同时注重开发针对性强的网课、微课资源,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发布,开辟线上、线下培训双通道,培训农村商务、电商、家教、康养、酒店等新型职业技术服务人才。三是探索建立农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定点乡村建立“三农”实践教学基地,由高校“三农”领域技术服务专家、科技服务人员等专业人才下乡定期开展乡村本土服务人才田间教学,实现在产业链上培养专业服务人才。
作者郭天平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22SKGH557成果
原标题:以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培养乡村专业服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