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本科生“回炉”读职校现象时有发生,这表明随着社会转型变化,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日益凸显。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在职业教育中,中职教育具有基础性位置。按照学校隶属,可以将中职教育分为省级、市级和县级。省级和市级学校由于位于市级以上城市,相较于县级往往拥有更优质的师资、生源、基础条件和市场区位,可以有更丰富的办学形式和发展机会,但办学条件相对有限的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却约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40%。因此,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实现形式,如何办好县域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以中西部县域中职经验为基础,从县域中职教育的结构困境、实践转型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
2022年5月26日,广东东莞电子科技学校。
一、学养成:中职教育的实践转型
面对这些结构困境,当前许多县域中职教育为实现发展开始立足于学校实际,挖掘学生特征。因为中职生在中小学阶段往往存在行为习惯欠缺、知识不足和价值选择困惑等特点,于是县域中职学校分别从基本素养、基本能力和价值文化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并逐步取得了较好的质量提升效果。
在基础素养上,学校强调内外约束并重。首先,在青少年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的情况下行为习惯往往需要依靠外界压力推动,尤其是面对长期以来未能形成良好习惯的中职生。因此,准军事化管理成为维持学校基本秩序、促成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一项重要制度。
中部S县中职从2021年开始实行教官制管理,即聘用退休军人、士官学校毕业生等人员组成教官团队,专门负责学生纪律规范的行为管理。引入教官制以后,S县中职的校园秩序明显好转。S中职政教主任评价说,“过去学校厕所里全是烟头,下课学生会围在围墙周边翻墙出去,为防他们出去学校围墙全用铁丝网拦住了。教官管理后,虽然也有违纪行为,但他们至少不敢光明正大地抽烟、搂搂抱抱,也没有学生翻墙,担心被抓住”。
其次,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渐进性、日常性和重复性等特征,学校便需要依靠班主任、政教处教师、宿管、保安、教官等校园教务人员对学生行为进行日常教化,既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也能及时劝诫他们的越轨行为。最后,班级组织的民主化管理是促成中职生从外界约束到自我约束的重要方式。许多班级通过民主制定班规以获得全班学生的内在认可,并推动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以此来实现学生遵从基本行为规范。
在基本能力上,学校侧重分层分类教育。首先,中职学校往往根据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为本科、单招、就业等不同方向和层次。本科方向主要针对有意愿有能力升入职业本科和优质高职的学生,单招则主要是学业学习意愿和能力有限、更倾向于升入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是本科还是单招,升学都是这些学生的主要方向,尤其对于冲刺本科的学生,学校会倾向于配备更优质师资,设置更紧密的时间节奏。相较之下,就业方向就成为越来越少中职学生的选择。如S县中职自2017年以来每年升入高等教育的上线率和入学率在80%以上。
在这一趋势下,很多中职生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前,也开始主动将升学作为自己未来规划的重要内容。X县中职高三年级护理班的小成小学阶段成绩优异,年年有奖状。但到初二下学期,因为玩手机成绩直线下滑,从班上前10名变成了倒数10名。最初他觉得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将成绩赶上来,但结果进入初三就开始发现自己听不懂课了,最后没考上普高,就进入X县中职。小成进入中职前,学校教师就告知他们中职也可以考大学,他便树立起了“争取冲本科,找个好工作”的想法。于是他在中职重新恢复学习状态,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有机会进入本科或优质大专院校。
其次,中职学校主要将能力培养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在校内学习,第二个阶段是在校外实习。校内学习方式是围绕课程课堂展开,包括语数外等基本科目和实践技能操作,这一部分更主要围绕升学标准展开。不过相较于普通高中,中职文化课学习难度有所下降,在校内学习部分也会比较注重通过提供更自主空间和多种类型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这为中职学生提供了有益的成长机会。
S县中职汽修班小杜说:“中职对于学习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来说是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进入中职,我自己选择了喜欢的汽修专业,我现在专业课最好,也是班长。高二我参加了学生会和广播台,跟政教处老师接触多,我会帮老师做事。我喜欢跟老师待在一起,会跟老师聊学习、生活、习惯、人生经历。我觉得在中职自己锻炼到很多,比如人际关系、处事方式等,感觉很充实、有意义、有趣。”
校外实习方式则是学校统一安排以实习工的方式进入实际工作环境中,但是对于大部分中职学校来说,尤其是中西部县域中职,一般实现方式是将学生安排到工厂中成为低端流水线工人。由于这类操作的技能技术层次不高,少则两三天多则一个月就能熟练习得,所以这些实习对于中职生们来说并不能获得技能操作能力的提升,而是成为他们获取零花收入或者习得社会经验的方式。
S县中职计算机班小天说:“我们实习去的是一家电子厂,主要生产电线。工厂里面工作白班夜班两班倒,白班是早上7:00到下午5:00,晚班是下午5:00到凌晨3:00。员工的工作内容就是‘套橡胶—缠橡胶—扣上保护套’。我们实习岗位是随机分配的,我当时是做扣保护套。这个就是重复操作,练熟练度,一个星期就可以上手。实习了4个月,最后一个月闭眼都能做了。实习对我来说就是去适应下社会状态,提前做准备,还可以挣点零花钱,每个月能有4000-5000元的工资。整体感觉是前2个月有不适应也有兴奋,但到第3个月也会想放弃,感觉很累,每天都重复同一件事情,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还是很高兴。”
在价值文化上,学校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向上。X县中职学前教育班的班主任于老师讲道,“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做到‘心中有追求,行动有定力’。我经常告诉学生,虽然大家是中职生,但可以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要让社会和家长觉得,我们的孩子在中职学习,不会变成无所事事、生活没目标、应付了事的人,而是要成为对社会有用、对生活工作积极的人”。具体来说,首先,虽然很多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对学业失去激情,但是却对“赚钱”有着极大兴趣。因此中职教师会传授给学生要学一门技术,上一个好学校,才能谋一份好职业,获得一笔收入的观念。其次,学校会注重对消费的限制。除了常规宣传外,许多学校也会对学生消费卡进行限制,并与家长配合防止学生过度消费。最后,许多学校也会对手机等媒介使用进行限制,防止学生过度沉迷,并通过开展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形塑出学生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
S县中职除了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外,还有自发成立的爱好兴趣小组等十多个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每天在晚自习之前就会组织学生在教学楼四合院内自主活动或训练。学校每年还组织“文艺大比拼”活动,为这些兴趣社团组织提供展示的平台。此外,学校每月都会组织校园活动,如演讲比赛、田径比赛、合唱、文艺演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获得正向的自信能量。对于中职教师而言,这些学生虽然在文化学习能力方面相对欠缺,但能够让大部分学生保持上进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二、后花园:县域中职教育的结构困境
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县域中职教育曾经具有较辉煌的办学成绩。改革开放初期,在劳动力市场的欠发达背景和国家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下,中职教育通过政府部门和技能行业自主办学的形式得到蓬勃发展。中职教育由于具有就业机会的计划分配权,因此吸引着大量优秀初中毕业生进入,这一时期中职教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但到20世纪末,随着市场化改革和高等教育扩招等现实条件的变化,我国中职学校开始普遍遭遇办学的结构困境,从“人才池”变成了“后花园”。
困境之一是出口差。在政策变动下,中职逐步失去分配优质就业机会的权力。而在许多县域区域内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地方经济以低端加工业、服务业和农业为主,并不能为中职教育提供稳定和对口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大多数县域中职教育也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因此也未能与全国劳动力市场形成良性衔接,于是中职生便成为低端就业的劳动力来源,这极大地削减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困境之二是招生难。随着中职教育不再能为学生提供体面的就业机会,且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在工业化和市场化趋势下产生了大量廉价劳动力需求,21世纪初的县域初中毕业生便主要形成了两种流动趋势,一是优质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选择升学,二是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年轻人偏向自由流动进入大城市直接就业。这导致中职教育普遍出现了招生难困境。为获得生源,县域中职学校不得不通过开办高考班、加大招生力度等方式艰难维持生存。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重视教育,县域中职学校的招生数量不再成为主要问题,但是生源质量却仍然是中职教育的一大难题,中职学生的主要生源是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于是中职生成为“绩差生”的聚集地。
困境之三是办学弱。由于中职教育不再成为精英人才的蓄水池,政府和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较弱,因此中职教育普遍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获得优质对口的专业师资,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办学体系,办学质量欠佳。如在课程设计上,许多学校的专业课程缺乏统一教材指导;在教学管理上,许多学校难以推动“备教批辅考”的基本教学落实;在教研实施上,相关研究匮乏,无法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等。如中部X县中职曾被当地人戏谑道:“进了X中职是文盲,出了X中职是流氓”。
2021年10月11日,贵州省从江县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实训室里进行学习。
三、求发展:中职教育的前景出路
21世纪以来,中职教育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被分流孩子”的教育类型。但由于家庭的教育需求不断提高,这不禁让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被分流的孩子也能真正得到更好的教育。在过去中职教育的方向偏向初级的就业培训,然而随着社会对职业技能需求的提升,中职教育越来越不能只是直接面向就业的教育,更重要的面向则是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教育。
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需求下,通过中职教育完成升学成为中职生及其家庭的主动选择,由此也成为越来越多中职学校的主要办学方向。从中职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升学通道畅通既是给予中职学校的发展希望,也是学生及其家长的希望。正是在这一趋势下,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中等职业教育更应该发挥的是中职生的基本养成功能,而高等职业教育就需要担负起技能传授、产教融合等技能提升功能。
结合中职教育的升学导向和中职生群体特点,中职教育在管理方式上开始具有较明显的普高化趋势。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中职学校在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会开始围绕升学考试标准进行部分调整。其次,中职教育的学习内容需要更加注重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最后,中职教育需要在规范意识、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也要进行针对性教学研究。
借鉴普高化的管理方式既是学校维持管理秩序的要求,也是家长和社会的客观需求。相较于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在升学和管理方面的确具有更为丰富的经验,因此一些中职学校便会采取借鉴经验进行改革创新。此外,尤其在大多数中西部地区,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来自并不富裕的县域农民家庭,这些家庭更加信赖和认可普高管理的效果,并且从实际情况看普高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学生管理质量。
但是,中职教育管理的普高化并不意味着中职教育就可以被普高教育所替代,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一是在知识性质上,中职教育学习内容的重点仍然强调技能操作方面,如某些省份职业教育的升学考试试题总分700分,其中490分是专业课程分数(包括理论和实操),210分是文化课程分数(语数外);二是在培养方向上,中职教育侧重将学生定位为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一线技能工人。这一定位是在中职学校教育水平、学生能力、社会需求的综合因素下产生的。但更关键的是中职教育并不是要局限学生的技能发展,因此除了技能培养之外,更加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长远发展的素质潜力,使他们未来能够有技能学习的机会和基础,这才能让他们有发展的希望和空间。
当前,一些中职学校通过增强对中职生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价值文化的培养,使得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资源。在就业方面,能够进入优质大专院校的学生更倾向于继续专业相关的工作,还有部分学生虽然未能继续从事专业相关,但是中职教育塑造出的基本品质也能够一定程度有助于他们的发展。
S县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小芝通过升学考试进入一所较优质大专院校,并选择了软件技术专业。她讲道:“我很幸运地在中职遇见了我的班主任,他是一位很负责任的班主任。他对我的学习很关心,会时不时找我聊天,会在我考试失利时鼓励我。刚开始我在专业方面不是很擅长,但是还是坚持每天记和背,后面就有了很大进步。从中职到高职,我感觉自己更加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在中职时我因为兴趣选择了计算机专业,现在我觉得自己没有选错。我觉得职业教育很好,因为我们可能在普通高中,会比较差,学不好,但是我们在职业教育里面可以学习专业技能,可以有再一次选择的机会,也有再一次学习和改变的机会。我现在的规划是继续好好学专业,努力学习专业技能,考一些具有专业性的证书,以后有机会可能会做程序员的工作。”
因此,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看,中职教育虽然接收的主要是未能考上普通高中的“被分流”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就要放弃对学生严格管理和追求发展的要求。相反,中职教育通过针对性地应对学生基础薄弱、习惯欠缺等问题,仍然有可能为塑造他们形成更好的发展能力。因此,如何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贯通中高等职业教育、合理规范专业和课程设置、对职业教育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培养等就成为新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